10月17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与济南市深泉外国语学校“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践研究实验校”授牌暨“新文科双高创新实验班”开班仪式,在深泉外国语学校报告厅隆重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黄平教授,济南市深泉外国语学校总校长王义君、书记贝广勇、校长王曰牟、副书记程震、副校长程霞,课堂内外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兼教育服务中心主任周林玲、山东办事处主任程晓蕊、教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思贝等领导出席仪式,活动由张新伟副校长主持。


仪式上,贝广勇书记代表学校致辞。他对华东师范大学及课堂内外对学校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阐述了学校的育人理念。他表示,此次与华东师大中文系达成合作,是深化双高联合育人的重要举措。他介绍,2025年深泉开设“新文科双高实验班”,旨在通过引入高校优质语文教学资源,选拔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人文素养与关键能力的优秀学子。这种“高中+高校”的协同模式打破学段壁垒,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即可感受大学学术氛围,有助于其提前规划学术兴趣与发展方向,是深泉“做最好的自己”育人理念的具体实践。同时,他寄语学生珍惜机会、深耕文学,期待华东师范大学与课堂内外持续支持,让联合育人成果惠及更多学子。

黄平教授以“人生是目的还是手段”这一深刻命题为引,带领在场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教育本质与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辨。他结合社会现状与自身家庭教育,深刻阐释了人文学科对于个体成长与人生思考的独特价值,反驳了“理工科优于文科”的片面观念,并表达了对实验班学生的深切期许。

新文科双高实验班学生代表赵厚德上台发言,首先感谢了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为新高一学子搭建了拓宽视野、感受新文科魅力的平台。他从自身名字“厚德”的文化渊源切入,生动阐述了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包容性与强大力量。他说道,新文科之“新”在于打破传统学科边界,通过“高中+高校”联合模式,让学生能够用历史眼光分析当下社会问题、用文学共情理解多元文化、用哲学思辨审视科技伦理,成长为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思考者。并呼吁同学们以文化为根、以创新为翼,在未来绽放光芒。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黄平教授与王义君总校长代表双方完成了“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践研究实验校”的授牌。这一环节标志着济南市深泉外国语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合作正式启航,“新文科双高创新实验班”正式落地。

授牌仪式后,黄平教授为深泉学子带来“文学写作中‘人物与视角’”主题讲座。他深入剖析文学人物与现实人物的关系,指出文学人物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是作者的艺术加工产物。并解析了文学人物的创作要领,详细阐述了叙述与描写两种基本塑造方式,结合《西游记》《松江异闻录》《孔乙己》《血字的研究》等著作片段介绍了第三人称全知、第三人称限制和第一人称限制视角的特点与应用。


宣讲后,同学们与黄平教授积极互动,踊跃提问。面对学生关于提升阅读共情力的困惑,黄教授耐心解答,为大家拨开迷雾。这次宣讲如同一场及时雨,为深泉学子提供了实用的创作技巧,帮助大家突破写作瓶颈,让笔下的人物跃然纸上。



此次合作的成功开启,为“高中+高校”协同育人探索了新路径,也为深泉学子的个性化发展与学术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深泉路1号
邮编:250400
电话: